小籠包本是中國江南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美食,但使之登上世界舞臺的,卻是來自臺灣的鼎泰豐,他們做的小籠包,被稱為“全球第一包”,在各種臺灣旅行攻略中,鼎泰豐已成為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。
一個包子橫掃天下的秘訣是什么?
· 2017-09-25 10:37:07 來源:紅廚網(wǎng) 5940
小籠包本是中國江南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美食,但使之登上世界舞臺的,卻是來自臺灣的鼎泰豐,他們做的小籠包,被稱為“全球第一包”,在各種臺灣旅行攻略中,鼎泰豐已成為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。
一個包子橫掃天下的秘訣是什么?
提起鼎泰豐,相信廚友們都耳熟能詳,它于1972年成立于臺灣,幾十年間,它走過了從創(chuàng)立品牌到蓬勃發(fā)展的輝煌歷程,先后在日本、美國、中國大陸等地均開有分店,現(xiàn)在全球已有120多家店,成為有名的國際品牌。
一屜小份的小籠包有5個,其中蟹黃的售價88元,而一份松露的售價高達168元,但是大小甚至還不及北方大包子的1\4,是不是性價比看上去挺低?
可是事實上,鼎泰豐的各個分店在高峰期常常是門庭若市,高峰時段平均等位時間在10—60分鐘。而鼎泰豐在臺中的一家店,曾經(jīng)一天內(nèi)接待了超過3000人,翻臺率的最高記錄是19次,最多時有100組客人站在門外侯位。
為什么?
產(chǎn)品過硬。
首先,鼎泰豐從食品原料選購、加工、蒸煮、供應都有著一套嚴格的標準。比如包包子的面粉,都是鼎泰豐一直以來的固定供應商,比市面上的面粉要高很多。
其次,鼎泰豐用的豬肉,是專門指定商戶養(yǎng)殖的指定品種,并且是要求采購活豬。這意味著,鼎泰豐還要專門配置一些屠宰、分切崗位。
而最受歡迎的蟹黃小籠包,里面的蟹粉也不是用現(xiàn)成的,而是采購陽澄湖的大閘蟹回來后,有專人負責拆出蟹黃。
同樣一個包子,差就差在這兒了——進最有品質(zhì)的貨、保證食材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安全無紕漏。所以為啥鼎泰豐賣一個肉包子可能比一盤紅燒肉還要貴,因為此包子非彼包子。
再說做法。
鼎泰豐的每樣餐點都有SOP(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,即標準化作業(yè)程序),且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規(guī)定了標準“溫度”。
以主打產(chǎn)品小籠包為例,必須堅持“5克的皮,16克餡,18個褶,總重量要達21公克,入蒸籠4分鐘后才可上桌”的標準?!鼻皬N工作臺上師傅包好的所有小籠包,重量只允許0.2公克的差距,包前的材料和包完的成品都要測量。
每位廚師都必須經(jīng)過嚴格的廚藝訓練,熟練掌握每一道操作過程后才能上崗。光要掌握包小籠包這個基本動作,一個新員工大概需要3個月,而如果將店里所有產(chǎn)品的制作都學會,則至少需要兩年。
包子是家常面點,無論是厚皮全發(fā)面的北方包子,還是薄皮帶湯的南方湯包,都深受人們歡迎。但雖是家常食物,做起來也講技藝,也有“絕活兒”。
鼎泰豐的小籠包全球聞名,鮮肉湯包是一絕,從面皮到餡料再到手包和蒸制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極為細致的要求。今天,我們就請鼎泰豐面點技術(shù)總監(jiān)詹志銘師傅,來給我們分享鼎泰豐包子的奧秘。
詹志銘 ?
鼎泰豐華北區(qū)出品總監(jiān)
詹志銘,臺北人,1978年生,入行學港式茶點的他,機緣巧合下進入了鼎泰豐,這一干就是17年。
17年,他專心研發(fā)包子,從面粉、餡心的選料,到炒餡、搟皮、下劑子、包制,務求精益求精。
雖然已身為技術(shù)總監(jiān),但他還堅持每天進入廚房操作,用他的話說,“廚師就應該活在廚房中”。
鼎泰豐的包子特別在哪里? ?
鼎泰豐的包子之所以能享譽海內(nèi)外,與它精細的選料和近乎嚴苛的標準化工藝密不可分。一方面精細的選料讓每只包子都能成為藝術(shù)吸引顧客,另一方面嚴格的標準讓鼎泰豐能夠快速復制,成為連鎖大品牌。
正如大家常說的,烹飪是藝術(shù),也是科學,這點在鼎泰豐包子上得到很好的印證。今天我就從這兩個方面與大家分享。
1、鼎泰豐特制中筋粉
做好一只包子,面很重要,鼎泰豐所有的面食用到的面粉都是中筋粉,為了保證出品的質(zhì)量和安全,公司在大陸專開了面粉廠,專門生產(chǎn)適合自己的面粉。
選擇面粉主要看其筋力,因為制作小籠包需要一定的延伸性,低筋粉顯然不能達到要求,而高筋粉筋力太高,多用于制作面包等,和的面很軟,用它做小籠包的缺點就是筋力太大,皮子做薄后,延伸性太好導致包子褶子很硬。
一般的面粉判斷方法,和好的面師傅用手拉一下,撐開皮子判斷延展性。像市場銷售的一些中筋粉筋力不足,可以摻入部分高筋粉,烹友們?nèi)绻谱?,選擇雪花粉、古船面粉制作的面團也能滿足基本要求。
2、主要有三種面團 ?
我們廚房的面團,主要分三種:半發(fā)面、燙面和發(fā)面,面粉全是選用的特制中筋粉。
半發(fā)面,主要用于制作小籠包,是加入天然面肥等,用涼水和面,口感吃起來比較爽口、有筋,不易破碎。
燙面,是用80℃以上的水和制,面粉色白且有一定的韌性、筋力,富有可塑性,做出的成品不易走形,主要用于制作蒸餃、燒麥等對成形要求高的制品。
發(fā)面,主要用于制作大包子,是加入天然面肥、白糖(白糖也是很好的天然的促發(fā)劑)和制,其口感松軟。
過去我們和面主要是人工和面,但現(xiàn)在每天面食的走量很大,人工和面效率低,所以改為機器和面。
和面最重要的,是把面粉的筋力完全釋放出來,面和不到位,包餡時面皮一拉容易斷掉。關(guān)鍵就是,將整個面團揉均勻,邊轉(zhuǎn)邊揉,面和好后,放到壓面機中反復折疊,讓面和水充分融合,和好的面表面非常光滑。
制作小籠包的面,軟硬程度與餃子面類似,因為加入面肥需要略微餳發(fā),其實在壓制、下劑的過程中,餳發(fā)已經(jīng)在進行,不加面肥也可以,但要延長餳發(fā)時間。
3、只能有0.2克的誤差 ?
面團壓好后,就要搓條、下劑子,我們所有的產(chǎn)品都有自己的黃金配比,如蟹粉小籠包的皮重量是5克,搟好的皮直徑是6.5厘米,餡重17克,包子總共22克,重量上允許有0.2克的誤差,這個需要反復的練習才能達到。
判斷一只蟹粉小籠包好不好,主要判斷標準有兩個:一是“黃金十八褶”,也就是包子要有18個褶子,不僅要數(shù)夠,還要紋路一致,形美觀。
一般初學者掌握不好,制作時心中都會默念“1、2、3……”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習慣,捏褶子時候要力道一致,紋路長短一致。
另外一個就是看“縮口”在不在中間,我在學做小籠包的時候,教我的師傅告訴我,好的小籠包遠看要像個“山”,“山”字中間的一豎就是包子的口。
4、河蟹來自陽澄湖白水水域 ?
與在臺灣地區(qū)的蟹粉小籠包選用海蟹不同,大陸是餡心選用的是陽澄湖大閘蟹。起初在大陸開店時候也想用海蟹,但考慮到地域文化的不同,大陸更認可河蟹,于是我們嘗試做其他選擇。
我們對比了太湖、陽澄湖等多地的河蟹,發(fā)現(xiàn)以陽澄湖的味道最獨特,腥味最小。于是我們選定巴城鎮(zhèn)白水水域(白水水域是指水庫供人飲用的水域,可以養(yǎng)河蟹,但是養(yǎng)殖有限)的河蟹為原料,挑選飽滿度最好的,在每年吃大閘蟹的季節(jié),大的直接蒸制,小的用來拆蟹粉。
拆蟹粉也是個技術(shù)活,想要蟹粉出成率高,需要讓蟹熟度剛好,我們平時操作都是大批量的,一般水開后煮20—30分鐘最佳,100克左右的蟹,大概能出60克的蟹粉。
炒餡時,蟹肉與蟹黃需有固定的配比,加入姜爆鍋后,下蟹粉和蟹肉,炒出香味,加調(diào)料不能過多,否則會掩蓋其本身味道。
做包子最困難的是什么? ?
做縮尾,也就是縮口,前面我們已經(jīng)講過,縮口一定要在中間,手與面的接觸點越少越容易做到,但男廚師的手比較大,為此很多面點廚師大拇指專門留出一點指甲,縮口的時候用指甲與面團接觸。
縮尾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“放面”,這個是最難的。何為“放面”呢?很多餐館做出來的包子口會有很厚的面團,這就是不會放面的結(jié)果,面團層層疊壓。放面的技術(shù),需要左右手并用,邊捏邊轉(zhuǎn),沒有技巧和口訣,只能是長時間的練習。
這么說吧,一個不會任何包子技術(shù)的學徒,將包子包成形需要2—3個月的學習,這只是讓包子看起來像個包子,1年以上能達到讓褶子紋路順一些,再1年后才會學習放面,真正學會的時間就要看個人了。
如何落實標準化? ?
我們的產(chǎn)品很少做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,基本上就是在原有產(chǎn)品的基礎(chǔ)上做反復反復再反復的操作,這樣的好處就是員工能專注一個技術(shù)。
而鼎泰豐能讓各個門店的包子做得幾乎一模一樣,秘訣在于我們雇用的員工,幾乎都找如同白紙般的餐飲新鮮人,扎根訓練,反復培訓。
前廚(也就是面點間)在招聘員工的時候,選擇年齡在18—23歲的人群,以沒有任何基礎(chǔ)的人員為佳。
新人就好像一張白紙,任你涂畫,你教什么,他們就學什么,而有些基礎(chǔ)的操作人員總會有自己的習慣,改掉一個習慣比重新培養(yǎng)一個習慣要難的多。
我講一下鼎泰豐對員工的培訓制度吧。
招聘的新員工,我們稱為“學員”,他們有3個月的入職培訓,培訓期間會有組長進行一對一的培訓,主要培訓制作包子的標準。
在學員培訓期間,我們會時刻觀察新員工的學習進度,每天做1—2次的考核,主要是搟皮、包包子的基本功。
培訓的組長也是店面里的面點師傅,在培訓過程中,也是對他們的考核,看他們是否有培養(yǎng)新人的能力。學員表現(xiàn)不好,隨時會被淘汰,如果是組長的原因,也會對其有處罰,實行“連坐”制度。
學員培訓3個月后進行考試,內(nèi)容主要是技術(shù)方面的,如每個人一分鐘包包子多少,搟皮多少,合格才能進入下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也就是“學徒”,從學員到學徒,是淘汰率最高的時候。
成為學徒并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。針對學徒,店面主管也會每天不定時進行抽查,拿著計時器看其一分鐘內(nèi)能做多少工作。每周將學徒的工作成績單上報總部進行審核,針對每個學徒的情況,我們會制定培訓計劃和目標。
從學徒正式轉(zhuǎn)正后,我們還分了等級,技術(shù)水平從低到高分為五級至一級,從學徒到五級(初級),需要經(jīng)過一年學習,五級到四級又是一年時間,成為一級師傅至少要五六年,一級師傅后還有副廚師長、廚師長等。
考核的內(nèi)容也隨之變化,如入職滿三個月,1分鐘包包子要達到4個,6個月后達到5—6個,當數(shù)量達到一定極限后,就從制作的精細度上、對產(chǎn)品的認知度和解決突發(fā)事件的能力上進行考核。
考核內(nèi)容通過后,薪資和福利也變化,而想要通過考核就要不斷學習,鼎泰豐就是通過這種制度來督促員工學習再學習,精益求精。
返回頂部
微信掃碼添加
添加微信
199-6625-2467
歡迎您的來電
撥打電話
返回頂部
聯(lián)系人:黃小姐
聯(lián)系電話:19195563354
寫評論
0 條評論